体載:小说

作者:爱米丽・勃朗特(1818-1848年)类型:印象主义传奇

时间:1757-1803年地点:英格兰北部荒原

初版:1847年主要角色:

恩肖先生,呼啸山庄主人

凯瑟琳,恩肖先生之女辛德雷,恩肖先生之子

希思克利夫,无家可归者林顿先生,画眉田庄主人

林顿太太,他的妻子

伊莎贝拉,林顿夫妇之女

埃德加,林顿夫妇之子弗兰西斯,辛德雷之妻

哈里顿・恩肖,弗兰西斯和辛德雷之子

凯瑟琳・林顿,凯瑟琳・恩肖和埃德加・林顿之女林顿・希思克利夫,伊莎贝拉・林顿和希思克利夫之子艾伦・迪恩,画眉田庄的房客和故事的叙迷者

短评:

爱米丽・勃朗特当年以爱丽丝・贝尔的笔名发表《呼啸山庄》,出版商们不愿冒赔本的风险而要求作者自己承担出版费用,直至盈利为止。小说内容惊心动魄,紧张出奇,扣人心弦,使19世纪中叶的读者感到有点震惊。尽管<呼啸山庄》所触及的事有夸大之处,但它所叙述的复仇故事是有魅力的。

其主要人物内心燃烧的激情比他们自身的生命力更强。作者爱米丽・勃朗特为她的小说选用了一个合适的题目,“呼啸”这个词是一个粗野的形容词,用来描写暴风雨天气的气候变化莫测。

概要

1801年,洛克乌德先生成为画眉田庄的新承租人,这里是呼啸山庄的希思克利夫先生的古老农庄。他刚来几天,就两次造访了他的房东。第一次,他遇到了希思克利夫,此人举止粗暴无礼,性情孤僻,身旁总围着一群狂吠不止的狗。他第二次去呼啸山庄时遇到了这一奇特住所中的其他人,即一位行为粗暴、不修边幅,但相貌英俊的青年,名叫哈里顿・恩肖,以及一位年轻溧亮的妇女,她是希思克利夫儿子的遗孀。洛克乌德在山庄期间,开始下起雪来,大雪覆盖了荒原上的道路,一个陌生人根本无法在冰天雪地的乡间赶路。希思克利夫拒绝让仆人陪客人同行为他引路,表示他若愿在此留宿,可以同哈里顿或约瑟夫睡在一起。约瑟夫是个脾气乘戾,伪善阴险的老仆。洛克乌德试图借助约瑟夫的灯笼回家,可这个老家伙为取悦于哈里顿和希思克利夫竟放狗咬他。最后还是厨师齐拉救了他,将他藏在没有人住的房间。

当夜,洛克乌德先生做了一个离奇古怪的梦。他以为是树枝打在窗上,发出吱吱声响;为了打开窗子,他打碎了玻璃,伸出手想折断外面那冷杉树枝,可手指却触到了一只冰凉的小手,一个吸泣的声音乞求放她进来。她自称是凯瑟琳・林顿,这位洛克乌德没有见过的精灵,强行从破了玻璃的窗子进来,吓得他大声叫了起来。

在这紧张的时刻,希思克利夫出现了,他蛮横地命令洛克乌德先生滚出屋外,他自己随即扑倒在床上,床边就是打碎了的玻璃窗。他乞求那在黑暗和暴风雪中的鬼魂进来。可是,他再也听不到那个声音了,只听到那纷纷飘落的白雪和冷风的呼啸声,一阵冷风吹灭了冒脊烟的烛光,艾伦・迪恩满足了洛克乌德的部分好奇心,告诉他那天夜里发生的事情和呼啸山庄这幢奇特的房子里发生的一切。她是画眉田庄的女管家,童年时代曾一直住在呼啸山庄。

恩肖家、林顿家和希思克利夫家的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那时恩肖先生与妻子和两个孩子,辛德雷和凯瑟琳同住在呼啸山庄。有一次,恩肖先生在去利物浦的路上发现了一个饥馑而无家可归的孤儿。这孩子衣衫褴褛、肮脏不堪、沉默无语,皮肤黑得就像个吉普赛儿童。恩肖先生将他领回家,让他受洗礼、井给他起名希思克利夫,这名字既是个14岁孩子的教名,也是他的姓。这个孤儿逐渐受到恩肖先生的影响,当时恩肖先生的健康正日见襄弱。呼啸山庄从此变成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妒嫉的地方。辛樾雷对希思克利夫和

凯瑟琳俩人都怀妒意。老仆人约瑟夫则为大事小事争吵不休。而凯瑟琳对希思克利夫则是情意绵绵。最后辛德雷被送进学校。不久以后,恩肖去世了。辛德雷・恩肖趁参加父亲的葬礼之际,带着他的妻子回到家里。作为呼啸山庄的新主人,他为了报复,把希思克利夫当仆人一样对待。凯瑟琳变得野性十足,桀骜不驯,言谈举止酷似男孩,她仍爱着希思克利夫。一天晚上凯瑟琳同希思克利夫徒步穿过荒原,来到画眉田庄,窥探林顿一家。凯瑟琳被一条看门狗咬伤,被拾进屋里。她作为客人在那里住了五个星期,直到能重新下地走路。从此她成为画眉田庄令人愉快的一家一一林顿夫妇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埃德加和伊莎贝拉的密友。以后,林顿一家经常到呼啸山庄做客。辛德雷的恶劣态度以及埃德加和伊莎贝拉的傲慢使希思克利夫产生妒意,怒火中烧。他发暂要对辛德雷・恩肖进行报复。他的野性未泯,把心中郁积的偾懑和怨恨全部集中在恩肖身上。第二年夏天,患肺结核病的辛德雷的妻子弗兰西斯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哈里顿・恩肖,产后不久,她就死了。辛德雷悲痛欲绝,从此变得绝望,残忍无情,堕落败坏。在这期间,凯瑟琳・恩肖和埃德加・林顿两人却成为情人。这个姑娘向艾伦・迪恩吐鼐:她真心爱上了希思克利夫,但她又觉得嫁给一个身无分文的孤儿对自己来说不免有失身份。希思克利夫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当夜他就出走了,多年未回。不久,埃德加和凯瑟琳结了婚,与艾伦・迪恩同住在画眉田庄。艾伦・迪恩当他们的女管家。两人生活得幸福愉快。不料后来希思克利夫回来了,引起了轩然大波。希思克利夫这次回到荒原,行为举止,穿着相貌大变祥。他应辛德雷之邀,住在呼啸山庄。辛德雷邀请他,是因为发现希思克利夫可以陪自己打牌喝酒解闷,同时,他希望拿希思克利夫的钱袋来填补自己日趋减少的财富希思克利夫突然见到伊莎贝拉・林顿,深深地被她吸引住了,这使埃德加和凯瑟琳感到大为沮丧。一天晚上,埃德加与希思克利夫拳脚相见。这以后不久,希思克利夫就倩伊莎贝拉私奔,很明显他此举意在为自己报仇,激怒埃禳加。身怀六甲的凯瑟琳正发着高烧。当伊莎贝拉和其丈夫回到呼啸山庄时,埃德加拒绝认他的妹妹,并且不允许希思克利夫踏入自己的家门。尽管遭到限制,希思克利夫还是设法见到了凯瑟琳,俩人又重温旧情。这次会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的早产,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凯瑟琳・林顿。孩

子生下后没有几个小时,这位母亲就去世了。在这期间,伊莎贝拉发现已无法与希思克利夫共同生活。她离开了他,来到伦敦,几个月后,她生下了林顿。由于辛德雷的去世,希思克利夫从客人摇身一变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因为辛德雷早已把一切都抵押给他了。哈里顿这个法定继承人也只得依附于他父亲的仇敌。伊莎贝拉离开希思克利夫12年后也去世了。她的兄弟把她留下的患病

的孩子接搂到画眉田庄。希思克利夫很快就得知孩子回来的消息,他要求把他送回呼啸山庄,让孩子与父亲一起生活。年轻的凯瑟琳曾在呼啸山庄做过客,遇到过表弟林顿。她的父亲极力不让她知道山庄的主人,因为这是希思克利夫的捕处,他不愿让别人知道他希望这两个孩子一一凯瑟琳与林顿一一结为优個。希思克利夫对此自有办法。在埃德加・林顿重病不起之时,希思克利夫力劝凯瑟琳去看她年轻的表弟,这位表弟当时的健康也很不佳。凯瑟琳来后就被监禁在呼啸山庄达五天之久,她被迫嫁给患病的林顿,这才被允许回家看望父亲。尽管她赶回画眉田庄时,她的父亲还没有去世,可是埃德加・林顿已没有时间更改遗嘱了。这样,他的地产和钱财就间接落入希思克利夫之手。身体孱弱、久病不愈的林顿・希思克利夫不久就死了,留下凯瑟琳成了寡妇,只得依靠希思克利夫过活。洛克乌德先生春天回到伦敦,没有再去呼啸山庄看望那里的人。第二年秋天,他在外旅行时,萌生了重访呼啸山庄的念头。他回来后发现凯瑟琳和哈里幞现在占有一切。三个月前,他从艾伦・迪恩那里听到希思克利夫去世的消息。希思克利夫思念年轻美貌的凯瑟琳・恩肖,弄得心神不安,痛苦万分,因此而绝食,四天后就死了。凯瑟琳正教那个无知的男孩哈里顿读书写字,改变他粗野的行为举止。

洛克乌德去看希思克利夫的坟墓。这个墓和凯瑟琳・恩肖丈夫之墓分处凯瑟琳墓的两旁。三个人分别静卧于三块石碑下。凯瑟琳的墓碑居中,半截埋在土中,风吹雨打,颜色暗淡;埃德加的基碑已部分长满苔藓;只有希思克利夫的基碑仍是光秃秃的。在这一带附近的乡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这些人一生风风雨雨,情深意长,长眠于此也从不平静。牧羊人和旅行者就说他们曾目睹过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俩人徜祥于黑暗的荒原上,如同许多年前一样。

赏析:

F.R.利威斯在其颇有影响的《伟大传统》(1948年)一书中称<呼啸山庄>是一场人间“游戏”。他无法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中为这本书找到合适的位量。自这部小说出版以来,人们就无法为其归类;时至今日,小说中的人物和思想仍使人感到疑惑不解,却又引人入胜。小说的力量源泉在于情节与人物,结构与主题高度紧张。多罗西・冯・哥因在<英国小说》(1953年)中指出,这本书在情节与编排上有严格的“控制”,虽然其人物的激情奔放,结果导致故事高潮迭起。时间和空间迫使他们对精神紧张这一限制有所放松。初读这本书,读者只记住最澈烈动人的情节,回想起小说整个组织过程,如同一串炽热燃烧的火球:洛克乌德的梦,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吓退画眉田庄的狗,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临终前的会面,或无数涉及小说中每一人

物的残忍与狂喜的时刻。进一步分析,读者就会发现小说的四个部分精心复杂地编织在一起,以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为整个故事的核心。它可以提纲挈领地概述如下;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之间强烈情感的建立;凯瑟琳拒绝与希思克利夫结婚,她同埃德加结婚,以及她产后死亡;希思克利夫的报复;还有希思克利夫的精神崩溃和去世。

除编排这四部之外,小说在时间上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上错综复杂的变化,,受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空间和社会的制约。没有这些限定和制约,构成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关系的超自然的反叛,就不会遇到强劲的对手。换句话说,谋求破坏他们的种种压力反而帮了他们,使他们向可信的经验进行超寻常的挑战。

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是怎样做的呢?爱米丽・勃朗特怎么使她的合作者能克服时间上空间上和社会上的限制?她使他们的思想独立于经验主义的现实。凯瑟琳向艾伦・迪恩吐露:“梦.....与我同在,....改变了我的思想;它们已渗入我的身心,如同葡萄酒渗入水中一样,改变了我思想的本色。”与被梦魂吓坏了的洛克乌德不同,凯瑟琳将梦与自我联系在一起。在她的梦中,天国的天使们因“她哭泣着要回到人间”而大为震怒,将她逐出天国,抛“在呼啸山庄的荒地中央”;在那里她醒了过来,欢喜得流了泪。在她的肉体死亡前很久,就曾幻想过自己死而复活,这种宗教的讽刺说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观点:对天国的悲惨来说,尘世成了乐园。一种自然的幻想取代了时间和空间组成的可感知的世界。

上帝只存在于虔信者的心灵之中。凯瑟琳只有一个崇拜者一一希思克利夫,但他足可以一当十。希思克利夫是凯瑟琳忠诚信仰的人,因为他们的心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不,我是希思克利夫。");她无力反抗她的激情。由于她的认同,希思克利夫被神圣化了。言词是刻毒的,希思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后对凯瑟琳抱怨说:“....*你对我如此狠毒。”对凯瑟琳请求他不同伊莎贝拉结婚,他尖刻地回答道:“暴君(意指凯瑟琳)压迫他的奴隶,他们不会反抗,却会压服下面的人。”这些话可能是刻毒的,但实际上却像天使般快乐而美好。爱米丽・勃朗特对待威廉・布雷克,与此很相像,她把天堂和地狱的价值颠倒过来,目的是戏剧性地表现和发挥一种精神革命和道德力量,当希思克利夫获悉凯瑟琳患病之时,他告诉艾伦・迪恩:“失去了她,继续活着等于身陷地狱。”的确,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所共享的爱情是一种崭新感人的天堂,尽管有痛苦和命运的挫折,以致当凯瑟琳卧于病場,行将离去之时,希思克利夫实际上目睹着她像基督一样受难。凯瑟琳担心一旦林顿发现他俩在一起会伤害希思克利夫,她的话充满着极乐的自我克制:“再吻我一次,不要让我看你的眼睛。我忘记了你加于我的一切。我爱我的谋杀者但是我属于你!我怎能不属于你呢?”当艾伦在凯瑟琳去世后不久告诉

希思克利夫时,希思克利夫说,凯瑟琳与他终身相伴,因为没有凯瑟琳对他来说简直是无法生活的。正如凯瑟琳在梦中所说,她宁愿要有希思克利夫的大自然,而不要没有他的天堂。希思克利夫在他的余生中抛弃了尘世上所有可能的机会,竭力把精神内心力量引向与凯瑟琳重新团圆:“没有灵魂,我就无法生活!”时机一到,他就准备死,好像死是拯救:“昨夜,我站在地狱的门槛上。今天我见到了天堂。”

这两位情人实际上各自完全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内心的与感情的世界之中。艾伦・迪恩似乎是一位诚实的旁观者,然而由于墨守成规,毫无想象力,她最终也无法从精神上理解与她密切相关的所有事实。洛克乌德被这两位情人的故事吓倒了,但由于感情和知觉所限,他看待这件事犹如隔岸观火。林顿和恩肖两家三代人加上等级冲突和宗教差别,在“山庄”和“田庄”同样体现出来了,但对荒原上没有阶级、没有时间概念,只有一般激情而又因迷信而胆怯的两个孩子来说,那似乎仅仅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背景。

(袁宁译文溪王新倬贤蒋达于健龙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