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小说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类型:感伤传奇
时间:19 世纪初
地点:英格兰
初版:1849—1850年
主要角色:
大卫·科波菲尔,故事的叙述者克拉拉·科波菲尔,大卫的母亲
贝西·特洛乌德小姐,大卫的姨婆.
克拉拉·辟果提,保姆
丹尼尔·辟果提先生,她的哥哥
小爱米丽,丹尼尔的孤外甥女
海穆,丹尼尔的孤侄儿
摩德斯通先生,大卫的继父
琼·摩德斯通小姐,他的姐姐
克里古尔先生,萨伦寄宿学校的校长詹姆斯·斯提福兹,大卫的同学
汤米·特拉德尔,萨伦寄宿学校的学生威尔金斯、密考伯先生,一个经济拮据的人威克菲尔先生,特洛乌德小姐的律师艾妮斯·威克菲尔,他的女儿
厄拉斯·希普,办事员
斯本罗先生,大卫跟着学法律的人
朵拉·斯本罗,他的女儿,后成为大卫的妻子
短评:
与许多更现代和更精妙的小说相比,《大卫·科波菲尔》明显的一个特
点是它的永恒的新颖性。简言之,它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这主要是由于狄更斯展示了不朽的人物画卷。这部小说有自己的缺陷,但我们把这部小说的优点作为整体来考虑的话,这些缺陷就无关宏旨了,第一人称的视点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效果,也加深了对人物的同情。这也部分地说明这部小说成为英语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作品的一个原因。
概要:
大卫·科波菲尔生于萨弗克的布兰德斯通,他出生时父亲已经故去六个月了。那晚,他生下来时,他的脾气古怪的姨婆贝西·特洛乌德小姐在场。但她一听说生下来的是个男孩,继承不了她的名字,就突然气呼呼地走了。大卫的童年岁月是和他年轻美貌的母亲克拉拉·科波菲尔以及忠实的女仆辟果提一起度过的。辟果提朴实而又肥胖。她忙着作活的时候,衣服上的扣子都会被她的胖身子撑掉。
不久,摩德斯通先生就向大卫的母亲求婚。母亲在结婚以后却发现这位摩德斯通先生是一个既吝啬又残忍的人。当这个年轻的寡妇再婚前,大卫和辟果提被打发去找辟果提在雅茅斯的亲戚。在那里,辟果提的哥哥把一艘老船改制成一座海边小木屋。他和他的侄女儿爱米丽,还有他的强壮的侄子海穆住在里面,小爱米丽和海穆是大卫第一次结识的真正的伙伴。在他孤单而又不愉快的童年中,在雅茅斯度过的这些日子留下了欢乐的回忆。摩德斯通小姐来到他们家照料她兄弟的家务。摩德斯通姐弟两人给他们的家带来了一种充满猜疑和优愁的气氛。从此以后,大卫和母亲总是感到不自在。一天,孩子气的恐惧突然发作了,大卫咬了他继父的手。他立即被送进萨伦寄宿学校。那是伦敦附近一所破旧的学校。在那里,大卫在凶狠的校长克里古尔的管教下,过着从未有过的悲惨日子。除了学校苛刻的制度和克里古尔先生的大声呵斥之外,生活之所以还过得去是因为他和两个孩子建立了友谊,他将在未来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一再和这两个孩子相遇。他们是可爱的汤米·特拉德尔和仪表堂堂的詹姆斯·斯提福兹。
大卫的母亲死于难产,婴儿也死了,大卫的学校生涯也就此结束。他回到家里,发现摩德斯通先生已经把辟果提解雇了。马车夫巴吉斯向辟果提求婚,他的话很简单,但却态度坚决。终于辟果提成了巴吉斯太太,她和巴吉斯一起走了。大卫孤单地留在他凶狠的继父家里。
摩德斯通先生在一个出口货栈里有股份,大卫被分派到那儿干活。这贷栈是个瘦败的机构,它的主人是摩德斯通先生和酒商格林伯。作为在那里干活的十岁童工,大卫拼命干活,可还是半饥半饱。他不喜欢干这活,却又不得不干。在这里他结交了一些朋友,像年轻的米克·华克尔和赛白粉。马铃薯。大卫还遇到了一个在他今后的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威尔金斯
密考伯。大卫寄宿在他的房子里,他既自高自大又一无所能。不久以后,这位贫穷的密考伯先生被关进了债务人监狱。他被释放之后决定带着一家老小到普利茅斯去。大卫失去了这些好朋友,他决定逃出这个令他深深厌恶的环境。
大卫决心离开这个货栈,他明白不能回继父的家里去了。他唯一能回忆起来的亲戚是他父亲的姨母贝西·特洛乌德小姐。她就是大卫出生那天从家里气冲冲离开的那个人,大卫怀着一线希望到贝西小姐居住的多佛去,但他的所有财物都在途中被抢走了。身心交瘁的大卫好不容易到了贝西·特洛乌德的家。
一开始,贝西小姐对大卫很冷漠,她还牢牢记着大卫出生时不是一个女孩所带给她的伤害。经和她住在一起的一位年老体弱的远房亲戚狄克先生劝说,她决定让大卫至少在他全身洗干净之后住下来。她一边写信给摩德斯通先生,一边考虑如何安置她的倒霉的侄孙。摩德斯通先生和他的姐姐一起来到多佛找他的继子。贝西小姐一点也不喜欢这姐弟俩。狄克先生出了个主意解决了安置大卫的问题,他建议大卫留下来。
让大卫非常高兴和满意的是,贝西小姐决定让这孩子继续受教育,并很快把他送进了坎特伯雷的一所学校。这个学校的校长是斯特朗先生,他是一位与克里古尔先生完全不同的校长。大卫在上学期间寄宿在贝西小姐的律师威克菲尔先生家里,威克先生有一个女儿艾妮斯,大卫很喜欢她。在威克菲尔家里,他也结识了威克菲尔先生的谦卑的办事员厄拉斯·希普。他的伪善的谦卑和汗湿的握手让大卫非常厌恶。
大卫 17 岁时结束了学业。贝西小姐建议他在选定从事的专业之前先去旅行一次,在去看老保姆辟果提的路上,他碰上了老同学詹姆斯·斯提福兹,就和他一起去了他的家。在斯提福兹家中,大卫见到了斯提福兹的母亲和洛莎·达特尔。洛莎是个正热恋着斯提福兹的姑娘。数年前,暴躁的斯提福兹打过洛莎。洛莎身上有一个斯提福兹残忍行为留下的伤疤。
这次短暂的拜访之后,大卫说服了斯提福兹和他一起去看望辟果提一家。在雅茅斯,斯提福兹见到了小爱米丽。尽管她已跟海穆订婚了,但她和斯提福兹仍然一见钟情。
最后,大卫告诉他的姨婆,他希望学习法律。于是他被安排在斯本罗和约金士的法律事务所里当了学徒。这时,他见到了艾妮斯·威克菲尔,她告诉大卫说她担心斯提福兹,让大卫和他疏远些。艾妮斯说她也担心厄拉斯.希普,希普正要和艾妮斯年老的父亲合伙作生意。不久大卫遇见了厄拉斯本人,他自称要和艾妮斯结婚。大卫非常讨厌他。
大卫有一次到斯本罗家里作客时,结识了斯本罗美丽又孩子气的女儿朵拉·斯本罗、他立即爱上了她。不久他们就偷偷订婚了。在这桩好事发
生之前,大卫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斯提福兹和小爱米丽一起逃走了。这件事不是唯一一件让他心烦的事。他和朵拉订婚后不久,他的姨婆告诉他,她已经破产了。他又从艾妮斯那里听说,厄拉斯·希普已经成了她父亲的合伙人,大卫徒劳地试图解除他与斯本罗和约金士的合同。但他要让他的姨婆明白,他一定会为了昔日的恩情而报答她,虽然可能能力微薄。他找了一个非全天上班的工作,这工作是给他过去的校长斯特朗先生当秘书。
但这个工作的报酬非常少,大卫着手学习,以谋求一个采访国会辩论的记者职位。为了报答贝西小姐的恩情,甚至连那位可怜的狄克先生也到现在是律师的特拉德尔那里谋了一个办事员的差事。
斯本罗先生突然死了,这解除了斯本罗和约金士的合伙关系。大卫很难过地发现他先前的雇主在死时几乎身无分文。经过对业务的学习,大卫成了一名记者。他 21 岁时与朵拉结了婚,然而朵拉似乎永远长不大,在这些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大卫始终和密考伯先生保持着联系,他现在是希普可靠的秘书。显然有什么事发生在密考伯先生身上,他和大卫的关系甚至和自己的家人的关系总是很怪异,他似乎隐瞒着什么事情。
大卫很快就明白了密考伯先生的难言之隐是什么,因为密考伯先生的良心战胜了他自己。他在威克菲尔先生家召集了一个会议。在场的人有厄拉斯·希普、艾妮斯、贝西小姐、大卫和特德里斯,密考伯先生当着希普和大家的面,斥责了希普背信弃义的罪恶行径,原来希普一直在对威克菲尔先生的财产明偷暗抢。贝西小姐也发觉希普应该对她的破产负责。可恶的希普被揭露了,贝西小姐和威克菲尔先生的部分财产不久就被追回了。
通过对希普罪行的揭发,密考伯先生的良心被洗刷干净了。他想带着一家人到澳大利亚去。他认为在那里会有好运气。去澳大利亚的还有辟果提先生和小爱米丽。斯提福兹遗弃了小爱米丽,她在悔恨和羞愧中请求叔叔的帮助。大卫目送他们的船出海远行,对大卫来说,当他们出海去新的土地上开始新生活时,夕阳的余辉似乎对他们是一个光明的许诺。当他看着他们远去时,黑暗降临在他周围。
如今笼罩在大卫生活中的大片乌云是他妻子的娇弱身体,她一天天地虚弱下去。尽管大卫悉心照料她,但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她更虚弱和苍白了。艾妮斯·威克菲尔和他仍然像过去一样是真诚的朋友。在朵拉死去的那个,夜晚,她和大卫在一起。像以前遇到麻烦时一样,他请求她的帮助。在此后的日子里,大卫在她的同情与理解中获得了安慰。
在艾妮斯的劝告下,他决定到海外去一段时间。但他先到雅茅斯去送交小爱米丽给海穆的最后一封信。在那里,他目睹了小爱米丽的背弃者的最后下场,在大暴雨中,巨浪拍打着一艘在海岸外遇险的船只,海穆大胆地试着去救那抱紧破船桅的幸存者,但他死了。几个尸体被滚滚浪涛冲上岸来,他
们是忠诚的哈姆和虚伪的斯提福兹。
大卫在欧洲住了三年。当回到家的时候,他再次发现他需要艾妮斯的温和宁静的友谊。一天,贝西。特洛乌德小姐私下提到艾妮斯可能马上要结婚了。大卫心情沉重,他去向她致以美好的祝愿。艾妮斯突然哭了起来,大卫突然悟到他所期待的已成为现实。她的心已属于他。他们结了婚,这使得保媒的贝西小姐分外高兴。大卫安了家,开始了一个成功的小说家的生涯。
赏析:
“但是,像许多溺爱的父母一样,我在内心深处也有一个最偏爱的孩子。
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
这是狄更斯对他作品的最后的、最亲切的评价。在狄更斯的创作生涯中,这部小说属于其中期作品,在这部小说之前,他写了七部小说,其后又有七部作品问世(除了未完成的《艾德温·德鲁德之谜》之外)。他开始写这部小说时,才30多岁,正继续走向成功。他的成功始于《布兹的速写》和《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利用他早些时候写下备用的自传手稿去考察他的生活是一个好机会。他并不打算对读者隐瞒个人的私生活。这部小说从1849年5月至1850年11月份分19次在杂志上连载。读者热烈地期待着每一次发表的章节。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很快被人们认做作家大卫·科波菲尔。他们用狄更斯称之为“科波菲尔的远距视角”去观察他的生活。
虽然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生活经历的许多方面与狄更斯的生活相吻合,但细节却有重大的变动。狄更斯不像大卫那样是一个有教养的孤儿,而是健在的、不会过日子的父母的长子;他的父亲被作为密考伯先生的原型。他在一个鞋油工厂度过的童年岁月,比大卫在摩德斯通和格林伯酒商的贷栈里卖苦力的时间要短得多,但其间的难堪和艰苦则是相同的。年轻的查尔斯狄更斯和一个美丽姑娘的浪漫爱情失败了,但作者狄更斯却让大卫得到了朵拉。然而,狄更斯在小说中给作为科波菲尔太太的朵拉赋予了自己妻子凯特的缺点。凯特没像朵拉一样死去,而是作为他的妻子直到1858年,然后两人离异。
除了吸引人的自传性的细节,《大卫·科波菲尔》首先是以一部小说的价值受到肯定的。它既有狄更斯早期作品的强烈活力,又为精心创作的成熟感所节制。整部小说肯定地回答了大卫在小说开始后的第一句话中所提出的问题:“我是否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
除了主要人物的闪光的性格之外,这部小说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描写。摩德斯通先生的方脸黑须,总是和“金属的妇人”摩德斯通小姐一起出现,唤起人们对无人性的人的恐怖。厄拉斯·希普的扭动的身体、潮湿的皮肤和古怪的无眼睑的眼睛,构成了一个比他令人作呕的“谦逊”的性格更可怖的非人,
外貌。在这个孤儿的孤独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中,最突出的是那擅长咬文嚼字的密考伯先生的秃顶和同样给入以深刻印象的眼镜,他自信有朝一日会时来运转。
无论如何,大卫·科波菲尔无疑是他自己的故事里的主角。这是一部关于人成长的小说,这个主人公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环节,首先在童年,其次在青年期。小说的焦点集中在取得成人资格所经历的考验。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但他道德成长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有贝西·特洛乌德小姐的参与。在小说开始时,大卫是软弱的,因为他还只是个孩子,只是被成人们利用的毫无希望的牺牲品。他也继承了他的孩子气的母亲和死去的父亲的道德上的软弱。他死去的父亲是一个无能的、不切实际的人物。大卫的出生是奇特的:他生在他母亲科波菲尔式的软弱和贝西姨婆的固执发生冲突的时刻,这位姨婆的固执表现在她很僵硬的体态和面容上。
大卫从孩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落进了摩德斯通的世界。摩德斯通小姐的钢制钱匣上叮当作响的锁链,是一个象征性的监狱,它取代了他无忧无虑的欢乐的家。的确,对大卫来说,世界变成了一座监狱。他在布兰德斯通被单独关了五天之后,又被送进了监狱般的萨伦寄宿学校。母亲死后,他又被安排在规矩严厉的货栈干活,似乎将终身如此,甚至他与密考伯一家的往来也并不是真正的解脱。他为他们的问题担心,甚至在他们一家被送进负债者监狱之后,他仍然像这个家庭的一名成员。
尽管大卫憎恶那种把他当牺牲品的暴君般的专制,但他并没有作积极的反叛,除了有一回咬了摩德斯通先生之外。他像他母亲一样,迁就自己的弱点。他畏惧地服从两位摩德斯通和克里古尔,崇拜地对待自大的斯提福兹,此外,他通过书籍和故事,通过其他人的生活,逃进了幻想的自由境界之中。他使这一切带上了迷幻的光彩,用这光彩来为他遮挡潜在的悲伤和卑鄙的事物。
然而,大卫的脆弱天性里还有贝西姨婆的刚毅精神的成份,尽管这位姨婆在大卫出生的那天夜里走掉了,回首他不幸的童年,大卫想到他保持了自己的理想,作了自己的工作。他从默默地受苦转变到依靠自己的力量逃走。这一英勇的逃跑在贝西姨婆变得温和并决心接受他时终于得到了报偿。她非常恰当地用成人的衣服把这个孩子打扮起来,宣布她的目标是让他成为
“一个正派人,有主见的人”,和“除了有正当的理由,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盲从的有力量的人”。人生考验的第一关过去了。
在多佛和坎特伯雷的那些快乐岁月,是小说进入第二关之前的一个间歇。这第二关开始于大卫作为一个年轻入重新进入世界时。他重复了童年温顺性格模式。他和斯提福兹重逢时,再次为朋友的强横态度感到骄傲;他容忍自己被各种卑劣的人所欺凌;他通过选择一种使自己感觉麻木的专业
来回避自己对生活的抉择;在朵拉孩子般的魅力里,他又看到了他孩子气的母亲的形象。然而,这时,坚强的贝西姨婆在缩短了他童年所受的磨难后,有意地开始让他接受成人的考验,这是通过她的突然破产实现的。
面对新的挑战,大卫被迫求助于他童年生活的知识。首先,他不自觉地模仿摩德斯通试图改造朵拉,但了解到她只能做他“孩子气的妻子”时,他放弃了暴力,选择了忍耐。他对小爱米丽和斯提福兹之间的悲剧充满同情,但最终却放弃那曾经在孩提时代吸引过他心灵的任性。最重要的是他恢复了童年时代的节制的美德和默默地忍受苦难的能力,一声不吭,从事自己的劳动。打击接踵而来:贫穷、操劳过度、婚姻失意、妻子的死和朋友的苦难,对这些人他捧出了自己整个敏感的心——他征服了自己无修养的心灵。
这个从苦难中脱颖而出的成熟的人,从经历和遗传中获得了不少益处。
默默忍受痛苦的能力对于他正如对于贝西姨婆一样,是力量的源泉。但他与贝西姨婆不同,他还有一颗从他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善良温柔的心。对贝西姨婆来说,对人的怀疑使她变得孤癖,而大卫则容易对人轻信,虽然他经常为此上当受骗,但这却把他和人们连在了一起。
尽管贝西姨婆为大卫确立了一个成熟的目标。但艾妮斯·威克菲尔却是他用艰辛换来的自律的象征。她从一开始就是他的“吉神”。像大卫一样,己她心地善良,愿意顺从。但尽管她也是一个取守势的人,却不容易屈服,总能在最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控制自己。更可贵的是,她的坚韧的性格从来没有导向对人类基本怀疑的态度。在追求贝西姨婆为大卫确立的目标中,她的影响是大卫唯一基于“正当理由”应该接受的影响。
直到大卫意识到他对艾妮斯的爱的时候,他才具有了像她一样的性格力量,他对成熟的追求在他与艾妮斯的结合中有了完美的结局,艾妮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自信心的典型,她的善良和力量被很好地协调在一起。大卫和她一起建立的家,是他这个孤儿曾经领会到有各式各样的父亲、母亲、家庭和家园的漫长旅程的终结。“长长的路在我心灵面前展开,我在继续着艰难的跋涉,我看到一个被遗忘和忽视的衣衫褴褛的、风尘仆仆的孩子,他应该将那正跳动着的心视为自己的心。”他已经超越了孩子气的母亲,孩子气的妻子,童年的幻想,甚至童年的恐惧,他是一个准备接受“坚如磐石的爱”
的成熟的男人。
在成功地完成了对目标的追求后,这部小说结束于一个成熟男人的回顾。他写作到深夜,为了抹去往昔岁月的阴影;然而他在那个女人的面前却有足够的力量把握现实,她始终象征着:“靠着我,向上!”
凯瑟琳·E.莫尔
(张颐武译 文溪 何祚康 张玫珊校)